2012年10月6日

seeing@SiteLay 72影像創作工作坊發表展


seeing,是我們每日生活中的觀看行為,SiteLay 作為閩南語『西螺』的發音;site 的字義為地方、所在地或一特殊場域,lay 有放置、陳設或形容外行與世俗的意味。一些人群聚在這裡,他們大部分不是專業創作者的在地人仕,卻願意嘗試與挑戰這樣的影像創作計畫。在這裡,透過數位媒介的操作,去詮釋每位參展者所關注的,在所處相同的時空與熟悉的生活片斷中發掘觀點,拼湊出共同記憶裡的文化線索,運用不同觀看的角度,同構共鳴於光影書寫背後的知面,希望進行一種原初的、當下對攝影的認知,去直覺性展現參展者的視界、與我們分享的『觀看』。

誠如《觀看的實踐》一書指出「觀看」是一種實踐;而觀看的實踐表現在於「觀看是主動為這個世界製造意義」。

展場紀錄 Exhibition image record


陳鳳琳<耆年。靡日不思>,相紙輸出、文字,30x45cmx6組,2012
鳳琳熱愛家鄉西螺,也選擇以自己的方式經營特產網購推廣西螺,感概在地年輕人的流失,特別在意與關注那些口頭堅強,眼神卻掩不住寂寞的老人。在與拍攝對象接觸與對談的感觸,以文字書寫,放置於人像相對面的位置,似乎是談論經濟快速發展下,人們感情的距離。

曾良美<空谷幽蘭>,video,(影像檔案已遺失),2012
素人畫家良美於西螺老街上的東市場開設畫室,這個小天地幾乎是她生活的重心,一切的喜怒哀樂也隨著空間陳設一起建構。影片內容為這個空間從無到有的狀態,良美幾乎完全沒有挪動的專心看著她的佛經


黃佩茹<獨角戲>,輸出,直徑30cmx332012
當行政會計的佩茹跑遍西螺大大小小的街道巷弄,尋找為交通安全設立的路口廣角鏡,除了在地街道景致的映射,也是自身影像的幽晃折射。


黃建銘<86400 "Si"luo>,相紙輸出 16組,依場地
工程師建銘是虎尾人,特別喜歡來西螺逛逛,也許是身為地緣外圍的關係,會從旁側去觀察時間上不同光景,他將西螺著名景點切分為日夜,再作拼合呈現。作品名稱86400 "Si"luo>是建銘認為一年86400秒內同樣的事物卻有不同的風貌,只是大家忽視了。



廖恩儀<NUNU>,動態影像、現成物,依場地,2012
恩儀很年輕,才十九歲的她,除了學校生活,重心幾乎是父母親與她最愛的狗狗 NUNU,她擬仿了 NUNU的視角拍攝一系列生活照,也以寵愛的心情低角度的為寵物作寫真,將這兩組影像動態播映在數位相框裡,並且將 NUNU的生活物件搬到展場上,像是邀請觀眾來跟 NUNU一起玩耍。


廖釗寬<磁磚風華面面觀>,輸出、現成物,依場地,2012
釗寬繼承家中的老相館,也是在地的文化達人;舉凡濁水溪砂地的生態知識,或老街上不同風貌的磁磚類型,有相當程度的熟悉與熱情。在這裡他嘗試將眾多複雜的磁磚收集作多面呈現。


吳珮辰<我還有夢-未未來式>,相紙輸出、現成物,依場地,2012
珮辰是工作坊裡唯一有藝術背景身分,也同是西螺短期駐地藝術家。她在駐地居所發現在地文化機構印製的西螺大橋紙模型,於是組合了這個模型,並帶它到風景月曆上各個世界勝地留影紀念

--
西螺老街藝術家駐地計劃-街區游牧之藝術生境-
張恩滿駐地計畫:72影像創作工作坊(駐地期間 2012 年 5月至 10月)
對象以對攝影/影像有興趣的西螺鎮居民為主,以發表展覽為前提,要求成員全程參與工作坊。不以專業技巧為主導,而是如何從觀看自己作出發,並透過攝影/影像去述說;每次聚會皆設計主題請成員提供照片,然後彼此交流分享並討論,並從成員提供的照片裡去尋找線索來引導個人獨特的影像創作。最後,集結大家的攝影創作對外作正式的發表。

策劃 張恩滿、李蕢至
參展 吳佩辰、陳鳳琳、曾良美、黃佩茹、黃建銘、廖恩儀、廖釗寬
   (72影像創作工作坊成員;依姓氏筆劃排列)
地點 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106號二樓(榮德商行/青年聚落)
展期 2012.10.6-10.14, AM10:00~PM6:00
開幕 2012.10.6 (六), PM2:30
預展 2012.10.5 (五), PM6:30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